7月上旬,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“红心柚”实践队踏着盛夏的热浪,深入吉水县文峰镇及周边乡村,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活动。这支以“红心柚”命名的队伍,如同饱满的果实般饱含着对乡土的热忱,在吉水大地书写着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篇章。
紧扣“三维发力”,让实践之花在乡野间绽放
“红心柚”实践队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,立足旅游大类专业特色,从“文化浸润、服务惠民、产业赋能”三个维度发力,让实践活动真正扎根乡土、惠及百姓。
聚焦“文化浸润”,在行走中传承文脉根魂。队员们走进杨万里诗画小镇,实地调研乡村旅游项目的运营模式与文化融入路径,探寻文旅融合的振兴密码;来到大桥旧址调查,在“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”的名言中接受精神洗礼,筑牢理想信念之基;走进枫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为老人们读报、表演文艺节目,在陪伴中传承孝亲敬老的中华美德。
聚焦“服务惠民”,在奉献中践行育人初心。实践队在低坪村童心港湾开设“七彩课堂”,结合旅游专业特色,带来礼仪小课堂、趣味旅游知识、手工制作等课程。课堂上,队员们用生动的案例、互动的游戏等方式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,让知识的种子在乡村校园生根发芽。此外,实践队在当地人民广场的“反诈宣传小课堂”,也以最为“接地气”的方式,向当地群众传递着反诈理念与方法。
聚焦“产业赋能”,在创新中激活乡村动能。队员们深入吉水县文峰镇的知名餐饮企业,深入客房、前厅、餐饮等核心部门,在酒店导师的指导下,系统学习客房标准化整理、宾客接待礼仪、餐饮服务流程等实操技能。从铺床叠被的精细规范到前厅问询的高效应答,从餐台摆台的美学设计到突发问题的灵活处理,团队在实践中强化专业能力,更加了解酒店运营的特点与需求。
收获“三心感悟”,让青春在实践中拔节生长
一周的实践时间虽短,却在队员们心中刻下深深印记,收获了沉甸甸的“三心感悟”。
收获“扎根之心”,读懂基层课堂的育人深意。从感悟“江西青年五四奖章”获得者周绍芙的青春力量到探寻“全国优秀乡村医生”庄后发的初心密码;从参观红色展馆的初心叩问到田间劳作的汗水浇灌,队员们深刻体会到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的真谛,明白了基层才是最好的课堂,群众才是最好的老师。
收获“协同之心”,搭建校地共赢的合作桥梁。吉水县为实践队提供了文旅调研、导游讲解实践、教育帮扶等多元化平台,队员们则用专业知识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。这种互利共赢的模式,让“红心柚”实践队与吉水县结下深厚情谊,为校地长期合作铺就坚实道路。
收获“创新之心”,探索专业赋能的振兴路径。依托旅游管理、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、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等专业优势,队员们在文旅项目策划中融入新思维,在旅游线路设计、景区规划中运用数据分析优化策略,尝试将职业教育特色与乡村需求精准对接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“旅商方案”与“青春智慧”。
锚定“三个提升”,让实践育人结出更多硕果
此次暑期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受益匪浅。下一步,将着力推动“三个提升”:提升实践育人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,将暑期实践活动与课程实训、技能竞赛相结合,构建“学练用”一体化育人链条;提升校地协同的长效性,组建“文旅帮扶”“旅游助农”常备团队,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将短期实践延伸为持续服务;提升红色教育的感染力,以吉水县当地红色展馆为依托,开发“红色文旅”实践课程,让青年学子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职业理想,成长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。
① 凡本站注明“稿件来源:中国教育在线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本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中国教育在线”,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。